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天下午,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郑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事业部共同举办的“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特别直播”在会面新闻客户端、郑州新闻广播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同步进行视频直播。
(相关资料图)
本次特别直播我们邀请了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严雪,管城回族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贺小宾做客直播间,向大家科普气象预警、夏季防火等防灾减灾知识。
△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严雪,管城回族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贺小宾(从左自右)
气象预警
什么是气象预警?
社会公众所认识的气象预警,指的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实际上目前河南省的气象预警包括气象灾害预警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预警和预警信号从字面上看都有“预警”,公众很容易混淆。其实,预警和预警信号的最大区别在于时效和发布主体的不同,预警由河南省气象台制作发布,时效较长,一般在24小时及以上,也就是预警发出的时候是告诉大家,灾害性天气比如暴雨可能在24小时以内会下,如果24小时以后暴雨还要继续下,河南省气象台会根据降雨的范围和强度看是否继续发布暴雨预警,如果降雨可能加强还会升级暴雨预警。而预警信号是针对本地突发性、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警示,它的时效短,一般在12小时及以内,主要是由市县级气象台属地制作发布。这里要注意“突发性”这三个字,就是灾害性天气马上就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而进行的警示,相比预警来说更加紧急,比如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时,就表示郑州市区未来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个时效仅维持6小时,如果6小时之后降雨还将继续,就要考虑对这个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进行继续发布或根据标准进行预警信号的升级。预警和预警信号构成了一种时间上逐步递进、空间上逐步精细、防御措施上更具针对性的关系。
气象预警与天气预报有哪些区别?
天气预报是告知未来几天会发生什么天气,气象部门每天都会对社会公众发布天气预报,而且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滚动更新,通常天气预报时效更长,从24小时到10天都包括。而气象预警主要突出“警”示作用,具有更强的行动性,一般预警发布后是要有动作的,不仅政府应急防灾部门要组织防灾减灾救灾联动,社会公众也要及时响应,加强自救,共同防范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影响。
河南省常见的气象预警都有哪些?哪些预警是有可能产生重大灾害的?
河南省人民政府第128号令,也就是《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规定了河南省15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包括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低温、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干热风。气象灾害预警与预警信号的种类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各种气象预警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灾害或影响,其中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灾害的就是暴雨了。
暴雨是我们省的最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灾和涝渍灾。暴雨天气出现时,多伴随雷电和狂风,常导致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渍水,毁坏庄稼、建筑、物资,人畜伤亡,作物歉收或绝收,交通与通讯受阻等,暴雨可以致灾,也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涉及工农业生产、交通、通信、建筑设施、城市运行、民众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各方面。
暴雨预警一般能够提前多长时间进行预报?
气象部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提前7-10天预报出暴雨天气过程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社会公众来说,最想知道的是:我这里几点下?几点停?下多大?对于这个问题,气象预报员却常常很难回答。因为暴雨预报提前时间越长,暴雨起止时间、落区和强度的误差就越大。
为充分兼顾气象预报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率,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递进式开展预报预警服务。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主要包括重要天气报告、重要天气预警报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
一般提前1-5天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发布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重要天气过程;提前1-2天发布重要天气预警报告,为党政决策指挥部门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依据;提前0-12小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针对本地突发或易发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及公众防御向社会公众发出警示。
我们也经常能发现天气预报预警有可能“不准”,实际与预报是有差别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预报不够准确的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大家对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人都听说过,现在的天气预报是靠超级计算机算出来的,所以总会疑惑: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预报“不准”的情况?
超级计算机算出来不假,但模拟大气系统进行计算的背后,还涉及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大气系统为非线性系统,1963年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著名混沌现象之一的 “蝴蝶效应”,大意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混沌理论说明了天气预报不可能100%准确,况且模拟大气与真实大气状态之间一定是存在着差别的。
有人认为气象预警更多是对政府决策的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那么气象预警对于普通人来说的意义是什么呢?
对于政府决策部门来说,可以依据气象预警提前进行防汛指挥调度,做好防汛工作部署、值班值守和隐患排查等,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疏散转移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普通社会公众来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应用水平和自主防灾意识的程度,关乎着预警信号对社会公众的防御警示是否能够真正起到实效。
去年,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气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暴雨红色预警条件下实行停课措施的通知》。以暴雨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制度已开始发挥效益,公众的主动防灾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气象灾害预警响应的防灾减灾救灾,需要将政府组织和广大社会公众自主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在收到预警信息时,公众采取主动的防御行动,这在未来应当成为如同“下雨要打伞”一样习惯而自然的事。
如何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气象预警?气象预警的接收渠道都有哪些?
《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电信运营企业应当在收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实时预警信号后15分钟内传播该预警信号信息。
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关注“河南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号、“国家预警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或访问河南省气象局门户网站、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12379.cn)及时获取气象预警信息。此外,还可以下载12379 APP,关注“河南预警发布”的抖音、头条、快手等新媒体账号获取预警信息。
目前社会公众能收到哪几类暴雨预警信息?又是怎么分级的呢?什么颜色预警信号级别严重程度最高?
目前公众能收到两类暴雨预警信息,一类是由河南省气象台发布的省级暴雨预警,关注未来24小时内的区域性暴雨,精确到市;另一类是由各市、县级气象台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关注未来12小时、6小时、3小时内的暴雨,精确到县(市、区)或乡(镇、街道)。根据暴雨强度、持续时间、覆盖范围,两类预警信息都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级别,影响程度是逐级递增的,红色预警信息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
不同级别的暴雨预警下一般公众应该注意什么?
《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明确规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时,各部门的相应职责和预警信号防御指南,大家可以关注。
以暴雨预警为例:
收到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时,说明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个时候最好待在室内,并关掉煤气和电路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隐患。在室外时,要尽快到安全建筑内躲避,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以防雷击;远离河流水库、农田以及空旷地区,远离广告牌以及简易建筑物。
收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时,说明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积水深度超过排气管时应采取道路封闭措施;立交桥、涵洞等出现积水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封锁立交桥并设立警示标志;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公众最好不要再骑自行车或开车,尽量避免车辆在积水中行驶,尽量将车开到地势较高处停放;特别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破旧受损房屋倒塌伤人。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收到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时,说明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进入暴雨防御状态,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受暴雨洪涝威胁的危险地带应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停止集会。居民应尽量减少出行,关好门窗,地处低洼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门槛,以防止洪水进屋。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下沉式隧道、易涝点等部位必要时要及时封闭。地铁、隧道、涵洞,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立交桥、下沉式建筑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必要时要迅速关闭,严防雨水倒灌引发事故。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工作,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收到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意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人员应当留在安全场所暂避,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人员应当撤离。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下沉式隧道、易涝点等部位要及时封闭。地铁、隧道、涵洞,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立交桥、下沉式建筑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要迅速关闭,严防雨水倒灌引发事故。行驶车辆应当就近到安全区域暂避,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洼易涝等危险区域,如遇严重水浸等危险情况应当立即弃车逃生。居民小区应备足防汛物资,地下室、地下车库出入口应常备沙袋等物料,对低洼地段室外供用电设施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城市内涝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夏季防火
(一)厨房用火须知:
1、使用油锅时,人不能离锅,防止油温过高起火。一旦遇油锅起火时,应迅速将锅盖盖在油锅上,并将油锅平稳地端离炉子,待冷却后才能打开锅盖,切勿用向锅内倒水的方法灭火。
2、煨炖各种肉汤时,汤水不宜太满,在汤水沸腾时,应降低炉温或将锅盖打开,防止浮油溢出锅外引起着火。
(二)使用煤气须知:
1、不准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气瓶,严禁私自拆修角阀或减压阀;
2、不准倒灌钢瓶和卧放使用钢瓶;
3、不准在漏气时使用任何明火和电器设备,严禁倾倒残液;
4、不准将气瓶靠近火种、热源,严禁用火、蒸汽、热水对气瓶加温;
5、不准在使用时人离开,禁止将气瓶放在卧室内使用。
(三)儿童防火须知:
1、家长要教育小孩不要玩火。
2、火柴、打火机等引火物,不要放在小孩拿得到的地方。
3、教育小孩不要在室内和有易燃物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防止焰火花落到易燃物上,引发火灾。
(四)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
2、发生火灾时,报警要详细:如××区(镇)××街道(村)××号(×××单位)发生火灾,燃烧物质是×××,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联系电话是×××××××。
3、如火灾地点路线较复杂,应派人在路口指引,迎接消防车进入火场。
夏季如何预防电器“走火”?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庭中的电器设备也越来越多,经常使用的有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电熨斗、电热水器、电冰箱等,尤其是夏季用电量增多,空调长时间使用,并且一家有时会开两台空调或者三台空调。这些产品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出现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短路电器故障,从而引起火灾。下面我和大家聊一聊如何预防家庭电器火灾。
一、电熨斗、电热水器等电热器具的火灾预防。这些产品大多电容量高,一般在500W~2000W以上。首先,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要注重电流,相应的插座应该用10~ 15A 的,并应接触牢固,导线无破损裸露;其次,电熨斗在使用时注意控制好温度,防止高温烫坏衣物,特别要注意调温型电熨斗的恒温器失灵后,导致温度失控,容易引起火灾,要在使用完毕后及时断电;第三,如遇临时停电,也要及时断开电源,以防来电后因通电时间过长,无人看管,造成火灾。
二、电视机、空调的火灾预防。电视机要放在家庭内通风良好的地方,不应靠近火炉、暖气等热源;一般连续收看4~5小时应关机,待机内热量散发后再继续收看,夏季尤其不要长时间收看;电视机还应放在干燥处,防止雨淋和其他液体侵入,收看完后及时断电。空调特别要注意不能连续起动,要在关机后10分钟再起动;空调机内应保持清洁,空气过滤器应经常清洗,以免积尘太多,影响空气对流;风扇电机每年应加2~3次润滑油,运行中若发现冒烟或有异味,应立即停机检查;空调的安装应尽量避开窗帘等可燃织物,因为一旦发生火灾,窗帘是空调器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
三、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电器的火灾预防。电冰箱内严禁存放乙醚等危险化学品,防止因挥发可燃气体遇电冰箱起动时产生的电火花引起爆燃事故;冰箱后部应通风干燥,与墙体保持10厘米距离,切勿在冰箱后面塞放可燃物;冰箱断电后应在10分钟后再起动。洗衣机在使用前接好地线,预防漏电触电,保护人身安全。严禁将刚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过的衣服,立即放入洗衣机内洗涤,更不能为除油污,往洗衣机内倒汽油。平时要常检查洗衣机电源引线的绝缘层是否完好,防止老化裂纹;检查洗衣机是否漏水,如有漏水情况,立即修复,洗衣机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吸尘器一般用电量大,电源插座及导线应采用10~15A的,使用时间不应太长,如发现外壳较热时,要立即停止工作,以防机内电机过热而烧毁,引起火灾;不要把烟头等可燃物吸入吸尘器内,更不能把铁钉等金属物品吸入,防止损伤内部电气绝缘层,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吸尘器使用过后,要及时断电,将尘污除掉,防止灰尘过多,影响通风散热。
只要人们经常注意家庭中这些电器产品的正确使用,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基本常识,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那么,人们的家庭生活就能在安全祥和的氛围中更加美满幸福。
编辑:尚书
统筹:马松林 岳翔 李昌虎
X 关闭